風雨兼程50年 攜手共進展新顏
------感于濟南無線電九廠
帶著歷史的記憶,濟南無線電九廠一路走來,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雨坎坷,在2015年迎來了她“50歲的生日”。五十年,如果融于歷史的長河,僅是彈指一揮間,然而對于一個企業,一個領域來說,五十年代表了一種堅守,也代表了一個蝶變的歷程。
50年中, 3代人見證了九廠的發展歷史,有過輝煌,也有過低迷:
60年代
查閱檔案,由當時第四機械工業部(電子部)組織上海第23研究所(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23研究所)為將美國U-2無人高空偵察機的連接器轉產研制而于1965年組建了濟南接插件廠。建廠之初,主要是生產CD5型接插件,為保密起見,工廠門口不允許掛廠名,而設為“120信箱”。60年代末期,為了擴大軍工配套,部里安排接產CD1及小圓形連接器,當時派出了很多老師傅,到四川綿陽華豐無線電器材廠(796廠)學習和接產以上兩種連接器,現在返聘的常鳴山老師見證和經歷了當時的歷史全過程。
70年代
70年代初期,九廠先后研發并配套生產了FC、XFC、通訊載波機等連接器,九廠產品由初期的單一品種擴大到十幾個品種,從而使軍品配套量占九廠當時產值的90%以上。70年代中期,隨著國內電子工業發展,為了擴大濟南市電子產品,市政府組建濟南市電子工業局,主營電子工業。為適應需要,濟南接插件廠更名為濟南無線電九廠。70年代中期,九廠開始大踏步飛躍,由原先一座幾百平方的二層小樓和十幾間平房,逐漸擴大到4000平方米的辦公樓和車間,產品逐步擴展到幾十個品種,上千種規格。
聽大人們講70年代最幸福的事:晚上找個地理位置較高的地方遙望天空看衛星,聽東方紅樂曲,當觀看我國第一代東方紅衛星從頭頂飛過時,就感到特別高興。76年進入九廠工作后,每當有衛星發射、飛船升空等大事記的時候,作為九廠的一份子就特別自豪,因為遨游在太空的衛星、飛船或其相關配套設備上的某個接插件或許就是九廠生產的,這種由衷的自豪感是無以復加的。
90年代
90年代初,隨著國內電子產品需求量的擴大,電子部要在華東地區投資2000萬建立大型連接器專業生產廠。根據濟南連接器生產實際情況,九廠當時的當家人努力爭取該項目,并積極聯合濟南無線電十廠合并組建了濟南接插件總廠。經過努力,電子部批準并立項,由國家投資60%,地方投資40%,啟動項目。但由于該項目生產產品的特殊性,不被地方政府重視,地方政府的投資自1998年就未能落實到位,致使九廠的飛天夢想成為空想。再加上兩個合并企業各自相對獨立,經濟收入差異較大,當年年底濟南接插件總廠解散,項目失敗。
20世紀
20世紀初期始,隨著市場經濟經濟不斷擴大及國家對軍工生產保護政策不斷縮小,九廠原有的設備和基礎設施已不能完全滿足軍工生產高、精、尖的需求,面對強大的民品市場壓力和企業內部自身因素,雖然企業從努力爭取國家項目、投資開發適銷對路民品等方面采取挽救措施,但也不能提供滿足企業生存需要的條件。
2008年,企業迎來了轉機,經政府批準改制,由高總投資買斷九廠,注冊濟南無線電九廠有限公司,和龍立聯姻成兄弟單位,為企業的再發展帶來希望。
有的時候,改變是一筆財富。改制后,經過幾年的過渡,九廠在這筆財富中不斷成長,在高總的帶領下,在龍立電子的相互扶持下,在九廠人共同努力下,產品質量穩定;市場銷量攀升;軍標生產線優勢逐漸顯現;一個個新品問世,一個個難關被攻克;廠區環境發生了巨變。九廠這只浴火的鳳凰不但在烈火中獲得了重生,而且愈加美麗!
歷經五十年的磨礪和奮斗,穿過五十年的坎坷和滄桑,走過五十年的挫折與輝煌,它就像一首歌,有著高低音的旋律;就像一條河,后浪推著前浪前進……九廠以特殊的魅力吸引了年輕大學生們的加盟,他們年輕的面龐,是歲月長河里升起的又一輪朝陽,正閃耀著理想騰飛的光彩;這里,我們正同舟共濟,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第二步目標而奮斗。
回顧九廠風雨兼程的50年歷程,我熱愛九廠,就是因為她具有一種精神——拼搏創新,務實求精! 讓我們一起努力,將這種精神永遠傳承下去!